澳大利亚:2005年10月6日,澳大利亚高等法院裁定破解芯片并非违法行为。

2006年12月5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修订了“工作权法案”。

将破裂的芯片分类为“访问控制技术保护措施(ACTPM)设备”。

任何人分发破解芯片都是违法的;用于打破区域停工的设备不受限制,因为澳大利亚公平贸易局(ACCC)认为区域限制被怀疑违反了“公平贸易法”。

以DVD播放机为例:中国,东欧,日本,台湾等地属于不同的DVD区号。

具有单区号的DVD播放器无法播放具有不同区号的DVD视频,例如第一区域(美国,加拿大)。

东太平洋岛屿的DVD播放机无法在第二区播放DVD视频(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中东);如果有人破解了这一限制,那就不违法了。

美国: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指的是破解非法芯片,但认为该芯片本身是中立的载体,而破解软件是非法的。

2003年初,该公司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搜查,销售包含Xbox破解程序的芯片。

目前,美国的许多公司只销售空白裂缝芯片,并且不在其EEPROM中预装版权保护程序。

2006年,芯片软件供应商Divineo获得了娱乐软件协会(ESA)的补偿,并最终被美国地方法院下令向该协会支付375万美元。

英国:2002年,包括索尼和英国其他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起诉Lisheng,NeoTechnologies,ChannelTech等,指的是破解芯片的销售。

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此类设备是非法的。

然而,在诉讼之后,破碎的芯片仍然在英国广为流传。

德国:在德国,拥有一块破解芯片是合法的。

但是,破解芯片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这侵犯了游戏机制造商的版权。

用户安装破解芯片后,用户不再有权进行维修和保护。

如果销售的破解芯片的BIOS超出了推出非官方游戏和程序(Homebrewed Software)的能力,那么销售是非法的。

游戏机制造商一直在密切跟踪德国的饼干芯片供应商;但是,如果出售的BIOS是空的,他们没有采取法律行动。

但是,一旦BIOS加载了可能启动盗版副本的非法程序,它可能会受到法律诉讼。

另外,供应商的非法程序的加载通常难以由游戏机制造商证明,并且通常由用户自己完成加载。

香港:香港目前无法禁止销售裂缝芯片,这些芯片也可在多区域购物中心销售。

二零零六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发表修订“版权条例”的谘询文件。

它建议将破解的设备归类为非法产品,并禁止允许游戏机使用盗版游戏等设备。

不过,香港政府倾向于将DVD-Video的区域限制视为“市场策略”。

版权所有者,并无意禁止立法。

香港政府亦建议学术界不时研究版权装置。

可能有破解系统的程序。

为了平衡版权和知识的保护,有必要寻求立法。

台湾:破解芯片本身和更换机器并不违法。

但是,提供服务以更改服务的个人或个人可能涉及侵犯版权法(侵犯知识产权)。

当世嘉和任天堂游戏机在早年流行时,市场上没有破解芯片。

那时,如果用户玩盗版游戏,他们通常会安装磁盘驱动器和盒式磁带适配器。

自第五代控制台推出以来,裂缝芯片诞生了。

第五代游戏机的特色是使用光盘作为媒体。

但是,早期的3DO和Mega CD在光盘上没有包含防烧设备,用户可以在不更换机器的情况下使用盗版光盘。

从1994年到1995年,推出了SEGA Saturn和PlayStation游戏机,并首次添加了反盗版设备。

结果,破裂芯片的出现诞生了。

那时,PlayStation的裂缝芯片需要焊接在背板上;后来发展到直接插入游戏机的扩展坞并插入破解设备以使用盗版游戏。

从那以后,像GameShark这样的公司也发布了一些交换机制。

只要游戏系统以特定光盘启动,也可以使用盗版游戏。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每当推出新的游戏机时,裂缝芯片也会被释放。

2006年底,当任天堂发布了第七代游戏机的Wii时,一款名为WiiNinja的芯片于次年1月26日发布。

CycloWiz于同月29日推出,WiiKey于2月2日上市,WiiXT于2月18日上市。

同时上市。